科普|实施人工降雨对大气和水是否有影响发表时间:2022-01-23 16:52 根据气候规律,每年夏季和秋季的时候,中国很多地区都会有一种明显的干旱。在相关部门配合下,利用适宜的天气条件,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人工增雨,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。然而,人们欢欣鼓舞,多少有些忧虑:落下的炮弹飞向天空,或者用飞机向云中撒化学物质,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?人工降雨量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?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,这些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,不管是人工降雨,还是其它人为影响天气的方法,对空气、水等环境因素都没有危害。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,其核心是通过飞机、高炮等传输方式对局部云层施加催化作用,使云中的水汽转化为雨滴。令人担忧的是人工降雨对环境的污染,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催化物没有被云水吸收,会直接造成大气污染吗?第二,催化物被吸收后,落在地上的雨水,会不会对水资源和地面造成污染?根据专家的说法,现有的人工降雨操作所用的催化剂主要有三种:一种是盐粒等吸湿剂,它能将云层中水分转化为水滴;另一种是低温干冰,它在蒸发的过程中,可以瞬间将周围的空气冷却至-40度,这样就会导致水汽凝结,第三种催化剂就是所谓的“成核物质”的碘化银,它有云中自然形成的冰核。 干冰是固体形式的二氧化碳,它和盐类来自自然物质,因此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。干冰的制造、贮存、运输都很不便,因此实际使用较少。现在中国实行人工降雨的主要催化剂是碘化银,碘化银本身毒性很小,再加上它比干冰制作冰晶的效率高出百倍,一般来说,一片积状云只要撒上十几克到几十克就可以,因为它的总投量很小,而不管是否被云层吸收了水分,它的含量都很低。空气和水是不可能被污染的。你还了解有关人工降雨的知识吗?欢迎分享! |